三国志全系列全剧情一览 全系列剧情中细节一览

时间:2023-02-24 15:05:41 来源:网络 发布:手游网 浏览:8次

 三国志全系列剧情中细节:

(1)黄巾之乱

1.引言

当苍天已死的口号传到皇宫的时候,灵帝终于从他怀中的美人乡里抬起了头。百姓的怒火以黄色头巾为载体,燃烧着中原大地。而传承四百年的汉王朝,却将挽救危难的重任交给了膘肥体壮的屠夫大将军。皇莆嵩、卢植、朱儁三支大军,驰骋于混乱的中原大地。“区区黄巾贼,不成气候!”洛阳城,身着黄衣与蓝袍的两位青年遥望着东方的战火。亮金与暗蓝在火光中映照着两人的面庞。“黄巾固不足惧,问题是之后……”蓝衣青年冷笑。两人的视线眺望向更远的彼方。而此时,遥远涿郡的桃园里,三位好汉的誓言也正冲破着云霄,直指苍穹。这注定是一场乱世的开端。

2.简析

三国志9 黄巾当立覆苍天,桃园义结延汉祚

三国志10 黄巾兴于乱世,英雄胸怀青云

三国志11~13 黄巾之乱

三9破天荒的只设置了何进与张角两个势力,成为历代三国志最少势力的剧本,让无数初始刷剧本的玩家感动不已。同时,何进将多兵少而张角将少兵多的格局,也正像极了后来的官渡之战。而三10则相当体谅地加入了孙坚、公孙瓒、丁原、董卓、马腾、刘焉、士燮七雄。不过除了马腾算是叛乱之外,其他家毕竟也是汉臣,公然和朝廷树立不同旗帜真的好吗?三11和三12改动不大,坑爹的是士燮再度被删除,这也导致了我在玩三13之前一直不认识这货是谁(我猜也不止我一个)。而后,三13中,士燮终于再次回归。

3.细节

(1)除9代外,何进势力支配城市永远都是洛阳以西,长安以东。而黄巾则往往占据着青徐和荆北(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看到演义里曹老板收编青州军和孔融被管亥所围的原因。暗荣在这方面确实还原不错。)

(2)作为吕布的原配部将,魏续、侯成、宋宪往往都是一开始就在丁原手下。而作为吕布部将最有名的辽来来,则往往都是晋阳在野。直到三13才以武将身份出现。

(3)尽管每一代何进军智力最高的都是荀攸,但为了符合剧情需要,何进往往放着智力高达90+的这货和曹老板不用,任命智力往往不上80袁绍做军师。(演义中,也正是袁绍提议了召董卓入京平宦的计策囧)

(4)同时,由于剧情需要,何进军的组成往往都是之后分封的诸侯。因此,除了汉末三杰和袁曹之外,你还能用上和这两家伙缘分都不浅的张郃和臧霸。

(5)在前几代中,刘焉的部将除了刘关张简,还有儿子刘璋和部将邹靖,但后来后者被删除了,导致刘焉军虽然叫刘焉军,却是刘备的人更多。同时,简雍则以跟随刘备最久的智将身份代代出现。然而……智力往往连二爷都不如。

(6)作为马腾军的智力和颜值担当,韩遂一直都有很重要的戏份,然而三13中……智力被马腾超过了。

(7)作为日后几乎贯穿整个游戏的廖化,往往会加入黄巾军。此时他只有15岁。

(2)何进包围圈

1.引言

席卷整个中原大地的黄巾起义最终被镇压了下去,张角的首级被作为战利品送上了洛阳。然而,志大才疏的何进自然不会满足于封官受爵,他肥胖的脸上因为奸笑,泛起了层层皱纹。

“何进称帝了?”消息传到中原四方,成为轰动天下的闹剧。片刻之间,从士官到乡绅,从诸侯到太守,全天下都竖起了讨伐何进的反旗。

“何进,没有能力的人却敢自居高位,是件多么愚蠢的事情,就由我来告诉你吧。”陈留,曹孟德在子孝与元让的簇拥下,剑指洛阳。

2.分析

三国志11 何进包围圈

每当说到这个剧本,我总是要把他和反董卓联盟相比。然而比起手拥天下无双的吕布,杀人如麻,放火如同过家家的董卓这种人设上就像最终BOSS的人来说,何进这五大三粗,色厉内荏的形象怎么看都像是只会在第一话撩主角的妹子反而被主角一顿血虐的NPC好伐?所以这个剧本也许想法是好的,然而实际做出来效果差了不少。开局之后你往往会发现何进被人吊着打……这完全不是一个BOSS该有的感觉啊。而在这作中,荀彧、严颜、庞曦等都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登上君主的位置,可能是为了凑出十八路诸侯讨贼的气势,然而,却显得十分的累赘,甚至导致某些势力就只有君主一人。不得不说是一大败笔。

3.细节

(1)本作共有22个势力,除去何进和贼寇出身的张燕,区星和管亥之外,恰好是18路。

(2)何进手下除了汉朝的原班人马之外,还有袁绍与颜文两员大将。对比袁绍总是与何进站在一路,曹老板确是在董卓手下受到重用。而袁绍后来与董卓拔剑相对,曹操笑乱天下者必为何进。袁曹二人的事主观,或许可以成为区分他们不同的又一细节。

(3)本作中的区星是全三国志中唯一势力里只有其一人的角色……

(4)前面我们说到的邹靖,作为刘焉部将的他,这次又加入了刘备。你要说为了平衡我还信了,然而这作中刘备尚且还有关张,刘焉可是只有刘璋和吴懿啊……

(5)娄圭作为一大势力,占据荆北。这实际上是有历史可循的,详情可以看三国志各系列中娄圭的简介。

(6)荀彧的手下会出现郭图,这大概与郭图和荀彧之兄荀谌共事过韩馥有关系。

(7)这作中的管亥代表了近五代中都没有出现的概念——黄巾余党。跟以往黄巾要么势力浩大,要么瞬间被灭相比,这样更增添了真实性。(313中一旦张角三兄弟死亡就会触发剧情黄巾军全灭,也是相当不真实的还原。)

(8)最后闲扯一下,此时灵帝已死,即位的是何后之子少帝。作为何家自己人,何进还要大费周章自己称帝的可能性其实微乎其微。然而作为女性角色可登场的311,这作中却没有出现何后。我们完全可以想象何进与何后之间出现矛盾,何进弑后杀帝的可能性(历史上何后与何进的关系就不是很好)

(3)汉朝动乱

1.引言

汉末最大动乱的黄巾起义最终被镇压了下去,然而等待着汉王朝的危机并未就此消失。以襄平张举、长沙区星、西北马腾为首的叛乱势力仍在动摇着着这个古老王朝的根基。为了平息祸乱,白马将军与江东猛虎分别在南北两方展开厮杀。而在西北,蠢蠢欲动的豺狼也正要露出他凶猛的獠牙。

“岳父,粮草都已经准备好了。”

“你真认为我的目标是马腾那匹夫的脑袋吗?”

天水,董卓端着手中的西凉酒,看着身边的李儒。

“当然不是。属下已经把之后进京的粮草也准备好了。”

“哈哈哈……”被说中心声的董卓放声大笑,“我要的,是这天下!”

2.分析

三国志12 汉朝动乱

看似很燃的剧本,而且还是PK的独有剧本,但实则没什么内容。也许就是暗荣做了张举,区星等人的立绘,突然发现我擦,我花了这么多精力做这些人,但他们又不强,玩家又不爱用,那我不就亏瞎了吗,于是便强行做了这么一个剧本。三贼虽然在正史中个个都是声势浩大,但游戏里面其实就马腾还够看一点。而312的异族系统又不能起到什么根本性的帮助。另外两个就算被公孙和孙坚灭掉,以他们势力武将的质量,也不会在意这几个小毛贼。而其余的几路诸侯,则也和剧情分封后的势力分布差不多,除了辽东大帝公孙康的襄平被张举占了之外,也没什么好讲的。

3.细节

其实没什么细节好讲……如果硬要说的话,这是张举和区星在三国志8之后的首次聚首,实为不易。然而原本应该和他们一同出现的张燕,却莫名其妙地消失了。

(4)反董联合

1.引言

马蹄扬尘,鼓声震天。在挥洒着满腔热情的正义之师面前现身的,是那个令人畏惧的身影。

画戟舞动,赤兔嘶鸣。那些曾经驰骋沙场的“名将”们,纷纷倒伏在这压倒性的力量之下。

“颤抖着滚开吧,杂鱼们!这个世界上还有谁能满足我!”

一声怒喝,一把蛇矛,豹头环眼的英雄率先出阵。

不义不平,青龙震响,赤面长须的好汉加入战斗。

在他们身后,是值得信赖的仁义豪杰。

是日,如同回马灯般的战斗闪耀于虎牢关前。

且看!三英战吕布!

2.分析

三国志9 扶汉室孟德发檄,伐董卓诸侯并起

三国志10 虎狼君临朝堂 帝都暗云飘荡

三国志11~13 反董卓联合

作为剧情设置最差的一代,三9完全没能表现出“联盟”的感觉,既没有汜水关、虎牢关,也没有董卓烧洛阳,奔长安。所以各路诸侯完全就是各过各的,然后等到一年联盟一散,就被养精蓄锐的董卓各个点草(有的甚至不用等一年……)。三10是唯一将时间线设置在董卓进京的剧本,因此丁原依旧存在于晋阳。吕布也即将与他的新干爹和两匹坐骑(日用与夜用)相遇。三11到三13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也就是诸侯之间的走位换了几下。另外,313作为目前18诸侯最多的版本,也依旧没能集齐18路。看样子暗荣是不打算在这种细枝末节多花心思了。

细节

1.由于各种原因无法集齐的18路诸侯,王匡只登场于10代,其余都呆在张扬部下。张邈与鲍信则寄居于曹操(有些版本开局鲍信就死了或者跑去了刘岱手下……),而13代鲍信作为独立势力终于扬眉吐气了一回。刘岱,桥瑁和袁遗因为没有什么出色的战绩和部下,往往只能憋屈地挤在一起。而张超居然悲剧到313才正式登场。而和他们明明同样是酱油的孔柚,却几乎没有缺席过。

2.说到孔柚,这货最初占据的是许昌,后来几代就都改到樵啊汝南啊这些地方去了。可能是因为许昌对剧情而言太过重要了吧。

3.而孔柚军每每都只有他和许靖两人相依为命。许靖作为一个以徒有虚名扬名于世的家伙,诸君可以好好感受他在入蜀之前的境况。

4.在汜水关和虎牢关前败给华雄和吕布这两家伙的太多,诸如祖茂、穆顺、方悦、俞涉,还有鼎鼎有名的潘上将,被砍断只手的武安国。每一代的剧情都没有让他们死全,而且每一代都换着死……有兴趣的可以自己回去试一试……

5.在这里不得不吐槽一下312……诸侯登场数量数量少的无法直视。而且由于战斗没有关隘战,完全感受不到虎牢关大战的feel啊= =(在这一点只有三9还原的最好)

6.最后再吐槽一句,由于暗荣对吕布的设计往往是一个只追求武力与名利的神将,每一代他的所谓“霸气台词”都让我直起鸡皮疙瘩,颇有一种黑化的孙悟空(龙珠)的感觉。以前在知乎上看到过的神回复:

暗荣的虎牢关永远都是这样子的:

吕布:无呔无呔无呔!

张飞:欧拉欧拉欧拉!

关羽:哼哈哼哈哼哈!

刘备:雅蠛蝶雅蠛蝶雅蠛蝶!!

(5)王都天启

1.引言

裂痕初绽的夜晚,几亿星霜的苍穹。将士的火光中映照出的孙坚,早已是满面泪痕。

“如有苍青烈焰,仍能扶汉室于不倒。就请先皇先帝们降下吉兆,赐我孙文台以挽狂澜之力吧!”

叹息之壁悄然倒塌,赤红之砂掩埋一切。残垣断壁的枯井中猛然散发出幽幽的绿光,犹如,天启降临。

2.分析

三国志9 孙文台中兴汉室

其实和反董卓联盟并没有差异,仅仅是将长沙的孙坚推进到董卓的洛阳。环顾四周,虽说强敌不少。但孙坚部下的素质也不是盖的,虽说依然没有在江南的那份闲适,但这种中原厮杀的感觉,或许才更适合江东猛虎的战斗吧。另外,该剧本还同样在313的英杰传中以王都天启之名登场,而在313中,玩家除了要重兴洛阳之外,还要远征刘表。

3.细节

(1)虽然引言中我依旧写到了孙坚获得玉玺的状况,但实际上该剧本中孙坚并没有获得玉玺,即使在洛阳里搜索,也难以找到。

(2)虽然标榜着【正史】,但《三国志》中提到孙坚讨董卓时,将一家老小寄于江东,而孙策正是在这时候与周瑜相遇。但此剧本中,孙策与周瑜都一起出现在了洛阳。

(3)由于历史上攻破汜水关并斩杀华雄的就是孙坚,因此他也顺带解救了包括祖茂在内的一票惨死华雄手里的酱油(当然,潘凤是神将)

(4)这是暗荣唯一一次在剧本介绍中提到的“难度很高”。至于是否如此,那就见仁见智了。

(5)惯例的最后吐槽,作为摸了玉玺就跑回江东的家伙,孙坚到底能不能“中兴汉室”还要打个问号。不过该剧本也没有给孙坚玉玺,也许正是给孙坚一个机会。所谓“玉玺得来无用处,反因此物动刀兵”,惨死于此的孙坚,会不会也会感慨呢?

(6)四雄争霸

1.引言

陈留。曹孟德仰天长叹,“联盟没有败在吕布的英勇和汜水、虎牢的天险下,却败在自己人的内斗和猜忌里。悠悠苍天,若似此,汉室何日可兴?”

“有你我二人,何愁汉室不兴?”袁绍笑着拍着他的肩膀,“仅仅因为一次失利就如此灰心,可不是大丈夫处事之道啊!”

“北有公孙,雄踞冀徐;南有袁术,兵精粮足。西边的董卓尚在虎视眈眈,局势尚不明朗啊!”

“哈哈哈,我袁本初,毫不迷茫!”

望着眼前自负才高的旧友,曹孟德依旧沉思着。

2.分析

三国志9 白马将军震九州

三国志11 局势掌控者

颇有新意的一个剧本,也是第一个作为假想场景登上不同版本的剧本。抛去老套的曹孙刘吕自成一派,而是将他们寄放在真正拥有实力的诸侯之下,将天下四分。公孙瓒的势力从冀州延伸到徐州,袁绍则与曹操的陈留濮阳合并,袁术则因为孙坚的战功进军洛阳,西北的董卓依旧是实力最强的势力。尤其是公孙与袁术,一直想尝试使用他们却因为武将质量而望而却步的玩家,这个剧本应该是最大的福音了吧。(当然,可能还有像我这样控袁曹CP的另类也是这个剧本的忠实粉丝……)

3.细节

(1)算是补充上一篇讨董联合的,虽然在演义中陈宫就因为曹操的一番“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而在其举兵之前就愤然离去,但正史上陈宫是在边让事件发生后才背曹迎吕的。因此无论是这次的局势掌控,还是上一篇的讨董联盟,陈宫都依旧在曹操的帐下,并成为曹操最早的军师。

(2)虽然三9与三11的剧本发生在同一时间,但三11中袁绍的帐下则多了荀彧荀攸。历史上这对叔侄就是背袁投曹,这下刚好就省事了。

(3)在三11中,袁术帐下的武将没有一个拥有武将技能(除了术爸自己),而孙坚帐下的武将基本个个都有……孙坚作为袁术的部将,袁术却还要靠着部将的部将才能有所作为,也是很无奈的一件事情。

(4)同样在三11中,徐州作为公孙瓒的地盘,却隶属与另一个军团,都督是陶谦。因此我们可以想象公孙并非是用武力征服的徐州,这很有可能是陶谦自主归降的。

(5)蒋钦作为一大势力,在三11中傲立于庐江。这同样也是历史的还原,同时,这也是他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作为君主登场。同时,三11中江东还有刘繇和严白虎两大势力,但三9的江东确是一片空白。

(6)作为三大主公,刘备是唯一没有成为初始军师的人。(话说为啥啊!刘备的智力还比孙坚高好伐)同时,公孙瓒也是这三个势力中唯一手下没有智力上90武将的势力。

(7)惯例的最后吐槽,这个剧本完全可以说是网友乃至于暗荣自己做新剧本的模范。有鲜明的亮点同时版图又不至于太多堆彻,让玩家几乎都有可以下手游玩的势力。可惜这一点后来暗荣自己都没能做到,看看312的if剧本质量,真是让人驻足叹息啊,但愿313不要重蹈覆辙。

试制五联装统帅排行榜

(7)徐州变迁

1.引言

从长时间的混沌中回过神来,曹孟德的眼前又变回了那一片丧布的洁白。亲生父亲的死去固然令人悲痛,但他可是曹操,是许劭口中的治世能臣与乱世奸雄。他不能踌躇不前,现实不允许他变得软弱。

“徐州……”原本苦中带咸的泪水早已因为彻夜痛苦而变得无味,他的眼神,也由悲痛的混沌转为壮烈的决绝。

“全军听令,即刻发兵徐州,活捉陶谦,尽屠城民雪恨!”

失去的已经不可避免,而这位奸雄从这时已经开始明白,从今往后,也许还会失去更多。

“但我,仍要贯彻我的霸道!”曹孟德以剑指天。

2.分析

三国志12 徐州变迁

PK特有剧本。从时间轴意义上,这是群雄割据的序幕,正因为曹操远征徐州,导致刘备从中得利,并被吕布袭击后方,由此开始了长达五年的中原混战。这个剧本正是设置在曹嵩被杀之前,开局不久便会触发剧情。徐州也即将迎来被陶谦刘备争相送来送去的RBQ时光。而此时,孙策还寄居在袁术手下,袁绍与公孙瓒的决战也尚未打响。

3.细节

因为和群雄割据的间隔太短了,大部分的料还是留到下一篇再讲吧。

(1)值得一提的是这是三12(也许也是三国志近5代)里唯一一个孙家开局还不是独立势力的剧本,耐心等到剧情发展,随后便是小霸王鹰扬的时光了(游戏中可以选择继续使用袁术或者改为使用孙策来进行游戏)

(2)张闿估计是唯一一个能和这么关键的剧情有重大关系的黄巾角色了。但悲剧在于,这货义理值极低,经常会被别人登庸走导致剧情线断裂,这是近几代常有的问题。除此以外,在313中,触发了剧情后曹操居然没把张闿视为仇人,也是令我匪夷所思。(孙坚战死剧情中,孙策就把黄祖视为了仇人)

(3)惯例的最后吐槽,这个剧本和群雄割据相隔仅差半年,时间之短甚至让我怀疑这个剧本到底有什么意义……更何况这是后期剧本屈指可数的312,暗荣你有功夫做这个就不能多做点别的吗(扶额)(8)

群雄割据

1.引言

凤仪亭的倾城之舞奏响乱世的序幕,权倾天下的恶贼最终在红裙的妙计下臣服。伴随着忠臣含泪坠楼的无助,赤兔承载着飞将再度在中原迈开新的脚步。回想着先父横死敌手的凄苦,古锭映照的光再度将霸王带回了故土。

“公台/公瑾、文远/子义,且看,我的武勇,如何征服天下!”一南一北,两位豪杰同时开始了他们的征服。

“只要有孙字旗帜的地方,就定有我周公瑾的身影。”

“愿以太史慈之名为您封疆,以吾武勇助您称王。”

“用您的武勇踏碎奸雄的头颅吧,温侯。”

“能与您一同驰骋与疆场,是张文远一生的荣幸。”

豪情与壮志背后,是前路依旧未卜的棘途。

2.分析

三国志9 吕温侯豪取兖州 小霸王席卷江东

三国志10 飞将驰骋天下 武威轰动中原

三国志11~13 群雄割据

虽然都以群雄割据为名,但其实各个版本的时间线却不尽相同。10发生在194年3月,此时曹嵩被害,曹操发兵徐州,同时,刘备入主小沛,成为徐州的依靠。吕布尚在流浪,而陈宫也正计算着他惊天的谋划。小霸王也正准备面见袁术。而9和11代则发生在194年6月,此时吕布已经袭取濮阳,而孙策也已经在庐江拿到自己渴慕已久的兵马。而12代由于新剧本徐州变迁的出现,不再沿袭前几代,将时间线调往195年1月。此时刘备已经接受了陶谦的想让,接受了整个徐州。这个剧本最大的亮点在于,除了袁绍之外几乎所有的势力力量都很弱小。感受着由一座城开始踏上统一天下的旅途,恐怕是这个剧本的乐趣所在,同时也是那些如今已化作群星的英雄们,当时最大的壮志了吧。

3.细节

1.在各大谋士(除了诸葛)智力都波澜起伏的5代间,陈宫却打出了难得的沉稳,一直保持在89的尴尬水平(尴尬尤其体现在313,因为只有智力高于90的军师重臣才能拥有两个任务信)这一方面体现出了暗荣对陈宫的地位放在一流末二流头的态度,另一方面也算是暗荣一贯对背叛君主的武将的不满(在310中,玩陈宫可以选择是否迎接吕布。并且如果选择是,可以看到陈宫献城的剧情。台词可谓是奸诈小人到一定境界,一副谁强依靠谁的哈巴狗态度,丝毫没有演义中陈宫抗曹的大义凛然)

2.曹操的手下有个名叫刘岱的武将,但恰好十八路诸侯中其中一个也叫刘岱。演义中就将他们搞混了,为了澄清这点,暗荣往往会在刘岱的列传中提及。但为了设(tou)定(lan)方便,刘岱往往在反董时是一路诸侯,群雄剧本又成了曹操的武将。于是在12代之后刘岱的列传中,暗荣便不再提及有两个刘岱的事实。

3.非常搞笑的是,明明9到11代的时间线在12和13之前,但9~11中曹操的手下谋士汇聚一堂,连毛玠,吕虔这样的边角都很齐全。但到了12到13代中,曹操却往往只有郭嘉和荀彧两位谋士(我一直以为会有戏志才的……),而其余都是在野。这会不会是暗荣考虑到曹老板初期实在太强的原因呢?又或者给扮演曹老板的玩家们自己寻找谋士的快感?

4.作为八健将之一,区别于张辽,臧霸,魏续,侯成,宋宪,曹性的全勤(可能是因为他们都与白门楼或者东尼瞎眼的剧情触发有一定关系)郝萌到了11代才出现,而成廉则至今未登场。

5.作为每一代的彩蛋,即使是剧情少的要命的9代,也设置了二乔结婚的剧情。往往都是孙策评定了江东的某几座城市的时候触发。当初还是屌丝的孙策和周瑜此时已经走上了人生巅峰,想毕每一位玩家都会有点小激动吧。然而313却没有设置这个剧情。按理说没设置就没设置吧,毕竟三13作为恋爱养成游戏,剧情不给结婚我自己结呗。然而313不仅独树一帜地让二乔开局加入孙策军,同时还自动配成了夫妻。woc才刚起兵的毛头小子就把宝贝女儿嫁出去了,乔国老想必也是哭晕在厕所吧。这不仅不符合史实,也大大降低了玩家的可玩性。

6.未来将在阵前说出粗鄙之语的王司徒,此刻正在会稽倒悬打飞机,天天大保健。最初的9代中司徒只能与许贡和虞翻相依为命,也许是暗荣看他太可怜,10代加入了许靖,11代加入了好基友华歆,12代加入了周昕,实力增强不少。然而即使如此,依旧逃不过成为小霸王经验包的命运。

7.最后吐槽一句,313专门给豫章(也就是前几代的柴桑)配备了专属BGM,这首曲子古风浓郁,曲音舒适,大有大江东去浪淘尽之感,配合扮演周瑜时的周瑜专属BGM风味更佳。同时,这首曲子是三10的刘表 黄河-扬子江的改编曲(刘表:我说我一个荆州刺史,BGM怎么跑到柴桑去了。但是暗荣告诉我他们已经研究决定了,于是我就默念了两句诗),除此之外,这首曲子还是英杰传的界面BGM。如此多的桂冠,不难看出暗荣在313中对豫章的特殊感情。至于会在这葫芦里面到底卖的什么药,估计要等PK才能揭晓了。但我在此强烈建议玩此剧本的孙家武将的大家:先派别人压制豫章,然后一路平定建业,吴,会稽,最终绕一圈回到豫章。看着自己的版图不断扩大,听着耳边荡气回肠的BGM,那种畅快感,也算是暗荣给我们最好的30周年礼物了吧。

(9)吕布称帝

1.引言

寿春。虽然皇宫的金光依旧辉煌如旧,但袁耀的双手却在不住地颤抖着。传国玉玺在他的手中比以往都要沉重,不止一次,他想起父亲那张老练而乖戾的脸。

前方尘土飞扬,一支彪军出现在眼前。为首的那位手持画戟的战将,身影在日光的照耀下尤为壮大。

“请……请吕将军接受传国玉玺……继位称帝……”即使不敢去看他的脸,但恐惧还是让袁耀的脑袋流出了虚汗。

“哈哈哈……”狂妄的笑声几乎响彻了整个寿春,吕布一脚踹开袁耀,从他的手中夺过玉玺,放在手中,举向苍天。

身后,陈宫带领着预先准备的鼓乐队,奏起了皇帝的乐章。

像是声嘶力竭,要把这个梦魇,传达到中原每一位诸侯的梦境中一样。

天下无双的吕奉先,称帝了!

2.分析

三国志9 吕奉先君临天下

兼具挑战性和可玩性的假想剧本。袁术手下的淮南与吕布原先的徐州合并,使得飘零江湖的吕布不仅找到了立脚点,反而发展成了最强的势力。虽然袁绍,曹操,孙策和刘备仍再周围虎视眈眈,但天下无双的吕布又怎会败在这些蝼蚁之下?游玩这个剧本的玩家,一定可以感受到吕布那令人绝望的武力与霸道。

3.细节

1.在这个版本中,一向与吕布交好的张杨却保持了中立,反而应该是没有什么交集的张绣军,成了吕布唯一的友好势力。

2.吕布手下的大将中,以高顺和张辽在这个版本的初始官位最高。这估计也是理所当然的。但作为袁术帐下大将,纪灵的官位居然也排到了和高顺张辽同样的位置。联系上三10战史的吕布包围战和同属暗荣旗下的三国志英杰传中,作为吕布的唯一外援,往往都是纪灵率军来救。但史实上纪灵除了在辕门射戟时被吕布当小孩般举了起来也没啥交集了吧,不知道暗荣这么安排到底是何意。

3.惯例的最后吐槽,按术爸的尿性,就算他死了,帝位也轮不到亲家的吕布来继承。但在演义中,袁术在自家势力破败后,就曾做出想把玉玺送给袁绍并借此安身的举措。不难想象,该剧本中让吕布称帝,对于已然死去的袁术来说,也是迫不得已吧。

(10)下邳落日

1.引言

下邳,滔天的巨浪拍打着城门,随处可以听见的哭喊声将这里变成了人间地狱。斜阳渐渐地笼罩着整座城市,合着没脚的浊水,放出令人炫目的光芒。

城门对营的山坡上,曹孟德捏着自己的长髯,一声不语。

“仅仅只是来抓一个战将,何须如此兴师动众?”望着营前胶着的战事,虎痴表达了他最直观的念想。

“我们可不是单单来抓一个所谓的战将啊~”郭奉孝从竹简中抬起头来,困倦从他的眼神中就可知一二。“我们是来这里擒神的。”他突然顿了顿,眼神里又出现了自信的光,“一只乱世的鬼神。”

“水淹下邳,四面楚歌。这确实是很符合神之末日的场景啊。“荀文若轻笑着拍了拍许褚的肩,略过的身影下,只剩下一缕清香。

“吕布勇而无谋,陈宫有智而迟。而这一战,定要他们就此败亡。”荀公达手执黑子,面无表情的话语里,却有着抑扬顿挫的杀机。

“但还需小心行事啊。”程仲德将红子在自己眼前挥了挥,“被逼绝路的鬼神,就和这过了河的兵一样,可是很可怕的。况且北边尚有袁绍,南边还有张绣……胜败未可知啊。”

“哈哈哈”奸雄的笑声打断了谋士们的讨论。“我曹孟德何其幸甚。天下无双的敌人当前,我的智囊们仍能气定神闲,决策知机。”他望向眼前的下邳城,“乱世的鬼神啊,你谱写的乐章,就由我来为你画上休止符吧!”

“孔子云:知者不惑!“

山脚下,曹营的偏寨旁。刘玄德附几而阅,关羽轻倚帐前,侍奉阅读。

“他奶奶的!”不见其人,先闻其声,张飞的大吼隔着老远就传进帐里。“大哥,什么时候能让俺出征啊,俺去送那个三姓家奴下地狱去!”

“翼德!”关羽劝阻着自己莽撞的弟弟。“我们不是这次的主角。虽然吕布不仁,难逃一死。但兔死狗烹,鸟尽弓藏,我们还需有自己的打算……”

刘备挥挥手打断关羽的话。“无妨。”他轻笑道,“姑且战之,姑且附之。不违大义,则事皆可行。”他的眼里终于从书卷中移开,隐藏许久的野心再度浮于眼前。

“孔子云:仁者不忧。”

下邳城。陈宫的谏章几乎都要从他的手里掉落,可他依旧不愿松开抓紧的吕布的衣袖。

“温侯!温侯!曹兵远来,疲敝不堪。若温侯在城外,我在城内,成倚角之势,则曹兵可破啊温侯!”

“滚开,陈宫。”吕布不耐烦的挥了挥他的画戟。“那种东西太麻烦了,我可是天下无双的吕奉先啊,这世间还有什么可以拦住我的吗?“

“可是……温侯……”

“用一句你喜欢的文绉绉的话来回应你吧。”吕布不屑地回头看了陈宫一眼。同时,躲藏在阴影里的陈登,也同样对着陈宫,报以鄙夷的微笑。

“孔子云:勇者不惧!”

2.分析

三国志11~13 吕布讨伐战

也许是三11没有设置吕布从兖州到徐州的剧情的缘故,也也许是暗荣觉得群雄割据到官渡之战的五年间实在是太为空旷的缘故,吕布讨伐战便横空出世。天下第一的鬼神即将在这个剧本里迎来他的末日,同时,奸雄也将以此为台阶,扫平中原,与自己的老对手袁本初决一胜负。而对于其他诸侯而言,北边公孙瓒与袁绍的决战也将打响,袁术的称帝也为他招来孙策的讨伐。张绣依旧在宛城窥视着曹操的后方。

3.细节

(1)八健将虽然喊着霸气,但实际上其中一半的人都背叛过吕布,对于白门楼三人组,郝萌完全可以说是他们的先驱。借由讨伐郝萌的战绩,曹性成功吸引了吕布的视线,并得到提拨。因此,吕布讨伐战中,本就不起眼的郝萌因为已经死亡的缘故,并没有出席。顺带一提,郝萌的造反,有陈宫的出谋划策。但吕布得知了之后,居然网开一面地原谅了。这大概也是后来陈宫死心塌地地辅佐吕布的原因之一吧?

(2)各个版本中,吕布仅有的下邳小沛(313中又加入了琅琊)都是吕布自己守一座,张辽守一座。但实际上,张辽此时在吕布军的威望,远不如高顺。

(3)313相当乌龙地在此版本中开局就给了张辽和关羽武人双壁的绊。但时间线实际上是不对的,这也许是个BUG

(4)312的迁都许昌的剧情中,相当体贴地特意提到“钟繇离开长安,加入曹操军”的细节,但到了313就被剔除了。同时在313的吕布讨伐战中,他作为李傕手下唯一的武将,依旧待在长安(话说李傕为什么还活着?这不科学吧。311和312都没有出现啊)

(5)貂蝉192年登场的时候大概16,18岁,此后经过王允、董卓、吕布的爱抚和岁月的滋润,已经完全可以算得上是美丽的人妻了(详情可以看311貂蝉头像的先后变化),然而曹老板似乎依旧没有对她起色心,反而在198年以后貂蝉就死亡了(各个版本中貂蝉的卒年都是198年)这背后大概有什么见不得人的爱恨情仇吧。同时,万众瞩目的吕玲绮妹子也于这个剧本开始时成年,但,她的卒年同样也是198年。(明明在演义中都提到曹操把吕布家小运往许昌了啊……)

(6)最后吐槽一句。在无双7猛将传发售的时候,就有人问过吕玲绮应该管貂蝉叫什么。是母亲大人呢?还是姐姐大人呢?还是你这个勾引我老爹的碧池小三狐狸精呢?而暗荣则一直没有给出答案。在11~13中,吕玲绮也都没有母亲的设定。而在三10的下邳之战中,原本应该是吕布原配的严氏对吕布说不要采纳陈宫的计策,后来也变成了貂蝉与吕布舌战。而各代的凤仪亭剧情,都把吕布貂蝉的私通搞成轰轰烈烈地龙傲天式恋爱。综上所述,貂蝉已经可以取代严氏的戏份了,暗荣估计不会出严氏了。吕玲绮,吕布和貂蝉的关系估计以后也还会这么暧昧下去吧。(我就算是死了,被钉到棺材里了,也要用这腐朽的声音喊出:)

武将排行:

三9的排行榜最大的亮点,莫过于三大战役的指挥官成为前三,这大概是暗荣给他们最大的肯定了吧。除此之外,张角的入围倒也是令人瞠目结舌,不过好歹也是黄巾起义的倡导者,给个高统也不亏。

三10的排行榜中,陆逊成为第一个跌落神坛的悲剧儿,而由于310中孙坚不再自带孙子兵法,因此可能是适当性地补偿了一点统帅值。在一票名将列表里,你还会发现皇甫嵩的名字。暗荣终于可以正视汉末三杰的战功,也算是一大进步。同时,虽然排名垫底,但张姐姐还是勉强地挤进了榜内。

三11是变动最大的一代。曹老板在两连冠之后被狠狠的削了一把,以至于连以前一直胜过的周瑜都未能打败。司马则凭借自己长寿带来的统军经验成功上位。榜单末尾,一向入榜的吕布这次干脆直接滚出了榜单,而小夏侯也未能幸免地被淘汰。万众瞩目的云妹反而是第一次上榜,他讲从此开始他的统帅飙升生涯。另外,陆抗,羊祜和小甜姜这些后起之秀的加入,也给这个榜单带来了可喜的变化。

风水轮流转啊,上一代悲剧的曹老板再度成功上位,一向稳居第二的周瑜居然一口气飞出了前五(陆逊又退步这种事我才不在意呢呵呵呵呵呵呵呵呵)诸葛与赵云可以说是翻身最快的两人了,尤其是诸葛,从一向的中游直接挤进了前十。孙坚再度被砍一刀,上个剧本活跃着的后期武将这次也集体做了板凳,取而代之的一系列以马超甘宁为首的名将,同时,三爷也不甘落后,第一次进榜就拿到了骄人的战绩。(我仿佛感受到了张姐姐的怨念)

由于楼主轻信了313的英雄集结,所以13代的排名出现了严重错误!!!

特此更正(英雄集结人居然不全我也是日了poi了)

更改后的排名,总分统计算法依旧不变,仍是第一名+15,第二名+14,依次类推。然后计算总和

在说统帅之前,我们先来搞清楚统帅是什么。统辖率领,这是度娘给出的解释。统辖对内政而言,而率领则对军事而言,可以说,在这两个方面有着杰出能力的人,可以赋予较高的能力值。

5代均稳居前15的有10人,分别是曹操、司马懿、周瑜、关羽、孙坚、孙策、诸葛亮、陆逊、张辽和邓艾。相较其他七位,孙氏父子的干货实在是少的可怜。尤其是孙坚,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实在是难以想象他可以拿出什么甚至足以可以排进前三统帅的实绩来。如果孙策尚且还有扫平江东之功的话,孙坚估计就只有破黄巾之名了吧。尽管演义里曹操评价孙策“籍父之名”,在这里孙坚倒是好好地抱了儿子的大腿一把,正所谓虎父无犬子吧,江东猛虎的称号,可能已经烙进霓虹人的脑海里了。而曹操凭借官渡,周瑜凭借赤壁,陆逊凭借夷陵,司马与诸葛凭借祁山的斗智,关羽凭借水淹七军的壮举,张辽靠着逍遥津的奋威,邓艾凭借破蜀的大功,都拿出了他们足以站在榜单上的理由。

吕布和吕蒙入选四次,其中吕布因为三11的机制问题统武分算,遗憾落榜,输的不怂;吕蒙则在312莫名其妙地落榜。吕布作为第一武将,统帅想必也是沾了武力的光吧;而吕蒙则凭借夺取荆州的实绩榜上有名,虽然依旧干不过明明是他用计俘获的二爷。

赵云,马超和夏侯渊入选三次,除了赵云是依靠后三代的强势飙升之外,马超和小夏侯都是在阔别榜单许久后回归。不过说实话小夏侯能够压住大夏侯的统帅这么多,也是让人颇为意外。

甘宁,陆抗,姜维,张郃入选两次。其中姜维作为邓艾一生的对手,统帅输给邓艾不是一星半点,也是悲催

张角,皇甫嵩,张飞和羊祜入选一次,这些大抵都是暗荣流星般的的突发奇想吧……我就不赘述了。

评论
评论
发 布